(资料图)
近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从日本国内到沿太平洋地区再到国际社会,有大量声音对这份报告认为日本核污水排海方案“总体符合国际安全标准”的说法表达了强烈反对和质疑。
中国外交部最近连续多天发声,明确指出,报告不能成为日方核污水排海的“护身符”和“通行证”。就连发布报告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也强调,核污水排海是日本政府的“国家决定”,报告并非是对这一决定的“推荐”或“背书”。
问题兜兜转转,仍然还在原点。日本所面临的问题始终是,核污水排海这个“国家决定”本身,具备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面对后续次生灾害,各国专家提出了很多处置方案。科学界认为,在这些方案中,核污水排海绝非最优解,而是史无前例的冒险之举。研究显示,福岛核污水一旦排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日方自从2021年4月宣布要将核污水排海后,就在想尽办法寻求佐证和背书。方案提出两年之后,日方依然未能就核污水排海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提供充分科学依据。近期,日方主动找来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渴望获得“权威背书”。不过,从一开始日本就限制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组的授权,不接受评估其他的处置方案。况且,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报告中也强调,报告提出的见解并不必然反映其成员国的看法,“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成员国对利用这一报告引发的任何后果不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报告证明不了日方核污水排海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也免除不了日方应当承担的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
在核污水排海问题上,真正的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本着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慎重妥善处理。就在各方论证过程中,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不顾国际法、国际准则的约束,不顾核污水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一刻未停地推动着核污水排海进程。甚至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报告前一天,日方便急不可耐地宣布,福岛核污水将在今年夏季启动排放。此举充分说明,不管会面对什么结论,日本都决定将太平洋作为“下水道”。
一份报告背不动日本核污水排海这口“锅”。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出来后,不但没有平息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质疑,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又一波反对核污水排海的声浪。面对重大国际公共利益,面对关涉全人类和子孙后代健康的严肃问题,日本政府理应立即停止核污水排海计划,切实以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进行处置,并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尽快建立一套包括日本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参与的长期国际监测机制。如果一意孤行,日本政府必须为此承担一切后果。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08日 第02 版)